一、物理法
1、吸附法:利用活性炭、活性炭纤维、沸石分子筛等多孔材料的吸附能力去除恶臭物质。适用于低浓度、大风量、成分复杂的废气。需定期更换或再生吸附剂。常作为预处理或深度净化手段。
2、掩蔽/中和法:喷洒天然植物提取液或化学中和剂,与恶臭分子反应或掩蔽其气味。适用于开放或半开放空间,临时性措施居多,效果有限且不稳定。
3、稀释扩散法:通过高烟囱排放,利用大气扩散稀释降低地面浓度。不能真正消除污染物,受气象条件影响大,越来越不被提倡。
二、化学法
1、燃烧法:
• 直接燃烧(TO): 在高温(>760°C)和充足氧气下将恶臭物质彻底氧化分解为CO₂和H₂O。适用于高浓度、高热值废气,运行成本(燃料)高。
• 蓄热式燃烧(RTO)/蓄热式催化燃烧(RCO): 利用蓄热体回收热量,显著降低燃料消耗(RTO可达95%以上热回收率)。RTO适用于中高浓度,RCO在催化剂作用下可降低起燃温度(~300-500°C),适用于中低浓度。处理效率高(>99%),是主流技术之一。
2、氧化法:
• 化学氧化洗涤: 利用臭氧、次氯酸钠、双氧水、高锰酸钾等强氧化剂在洗涤塔内与恶臭物质发生氧化反应。可针对性处理含硫、含氨等物质,需考虑药剂成本和废液处理。
• 光催化氧化(PCO): 在紫外光照射下,利用催化剂(如TiO₂)产生强氧化性的羟基自由基(·OH)分解有机物。适用于低浓度废气,对VOCs有效,但易受湿度、粉尘影响,催化剂易失活,属于低效类技术。
• 低温等离子体(NTP): 利用高压放电产生的高能电子、自由基等活性粒子轰击和裂解恶臭分子。适用于低浓度、大风量废气,对复杂成分有一定效果,但可能产生副产物臭氧,能耗和稳定性是关注点,属于低效类技术。
3、吸收(化学洗涤)法:利用恶臭物质在特定化学溶液(酸、碱、氧化剂)中的溶解性或反应性将其去除。例如用稀硫酸吸收氨气,用碱液吸收硫化氢。需配备喷淋塔和药剂循环系统,会产生废液需处理。
三、生物法
利用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将恶臭物质降解为CO₂、H₂O、硫酸盐、硝酸盐等无害或低害物质。是处理低浓度、可生物降解恶臭气体的经济有效方法。
1、生物滤池:废气通过湿润、充满微生物的有机填料层(如土壤、堆肥、木屑)。结构简单、投资运行成本低,适用于处理亲水性、易降解物质(如H₂S, NH₃)。易堵塞,需控制湿度、pH、营养,占地面积较大。
2、生物滴滤塔:废气通过惰性填料层(如陶瓷、塑料环),营养液从顶部喷淋而下。可控制pH和营养,处理负荷较高,对疏水性物质效果优于生物滤池。结构较复杂。
3、生物洗涤塔:废气在吸收塔内被水或营养液吸收,然后富含污染物的液体进入生物反应器被微生物降解。适用于处理高水溶性、高浓度污染物,系统较复杂,运行成本较高。
在实践中,往往根据废气特性和处理要求,采用组合工艺(如:化学洗涤预处理去除酸性/碱性气体 + 生物法/活性炭吸附/燃烧法深度处理)。
如需了解更多废气处理工程详情,欢迎咨询:姚工 13926003430